-
妳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比我想像得還要漂亮。
「吶,辛苦了!」
這句話,你偶爾也應該說給自己聽。
有時我們只記得關懷自己身邊的人。
但卻忘了好好鼓勵自己、疼惜自己。
今天編編想來跟大家聊聊 #自我憐憫
自我憐憫(Self-Compassion),
是由心理學教授Kristin Neff提出,
簡單來說就是關懷自我的行為表現。
她認為人們應該要有直接面對失敗
或是不好的經歷/負面情緒的能力。
自我憐憫包含三個重要的要素:
1. 自我仁慈
人們在面對失敗時,
不應該只一味地怪罪自我,
責備甚至批判自己的一切。
而是應該嘗試理解自己的不足,
然後學會包容、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樣一來,也能讓自己有所成長。
2. 共同人性
人生中面對的所有困難,
其實都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屬於人生經歷的其中一部分。
若只選擇逃避不嘗試解決,
反而會對個體造成負面影響。
3. 正念
人們要學會感受和察覺痛苦,
並試著調節這份負面情緒感受。
很多人一碰到負面情緒,
就會下意識選擇逃避躲藏,
要不然就是強迫自己壓抑感受。
但長期下來,這只會讓自己變成一顆未爆彈。
事實上,每份情緒都是需要被好好管理的。
當你覺得焦慮、沮喪時,
你應該要試著表達出來,
讓情緒得以獲得紓壓排解。
因此,從今天開始練習自我憐憫吧。
請做一個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偶爾,你也應該自私一點。
對自己好一點。
因為溫柔的你也值得被溫柔以待。